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校园里无主人的红领巾

校园里无主人的红领巾

2023-10-09 20:41   

【摘 要】一个人的责任意识要从小培养,我们应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更应让孩子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关键词】责任;责任意识;小学生

现在提倡的是赏识教育,许多人认为“表扬”是一味灵丹妙药,对任何孩子都适用。我认为“表扬”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固然重要,但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一定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更重要。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在其所属的群体中共同活动,表现出行为规范的自觉性和对所承担任务的态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生与智力开发影响极大,也是一个人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一、无主人的红领巾

在校园里你随处可见一条条无人认领的红领巾散落校园的各个角落。面对这么多的红领巾,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学生对待红领巾的真实心理又是怎样的?在一次班队课上,我组织开展了一次以“爱护你的红领巾”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我设计了下面三个问题在班级里开展讨论:戴上红领巾前你是怎么看红领巾的?戴上红领巾后你又是怎么看红领巾的?你曾经用红领巾做过哪些事?

分析学生的讨论发言,我发现:不同的阶段,红领巾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戴红领巾是一种荣誉

学生有这种心理特点,大都是刚跨进小学校门不久、还没戴红领巾的时候。学生对红领巾有一种向往,希望自己能早一天胸戴红领巾。

2.戴红领巾是一种麻烦

这种心理大都发生在戴上红领巾以后。上学前紧张的一刻,手忙脚乱地应付起床、梳洗和早餐。有的学生随处乱放,红领巾不见了,根本不放在心上。

3.戴红领巾可以提供“方便”

在生活中,红领巾被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在不同时候,红领巾的特殊意义渐渐被淡忘。出汗了,学生把红领巾解下来,当汗巾擦脸;下雨了,学生把红领巾披在身上躲雨。红领巾在学生的漫不经心之中,脏了,破了,最后被丢弃了。

二、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刻不容缓

学生对于红领巾的“不负责任”引发了我一连串的深思。作为小学班主任,还经常需要解决孩子之间鸡毛蒜皮之事。老师经常听到的是打架的同学各自充足的理由。每当这时我都在想,为什么在缺点面前,我们的学生都在推卸责任,努力澄清自己呢?

有一句话:“教学生六年,为学生想六十年,为民族想六百年。”六十年,我们的孩子将需要什么?六百年,我们的民族将需要什么?我们以为,最需要的是一种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可以说是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命运,决定着学生的人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人的高层次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强调,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帮助每一个学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要靠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可以通过以下最基本的途径与方法来进行:

1.制度教育法

所谓制度教育法,就是说我们还可以通过制定一些有助于学生养成行为负责习惯的规则制度,来对学生实施责任教育,使其不断养成行为责任的好习惯,从而逐渐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一些特殊的规章制度,例如作业评价制度、值日制度、班干部岗位制度等,对那些行为负责、有责任心的学生加以计量公布、表扬和奖励,而对那些违规乱纪、行为不负责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适当处罚,从而使学生不断克服不良行为习惯,逐渐养成行为负责意识。

2.现实教育法

就是说要用生动的现实生活来教育学生,培养其责任意识。现实生活是生动活泼的教材。上午课间操时,学生都跑到操场上了,我在教室的门口故意放置一点垃圾,在教室的讲台附近放置了一把没有摆整齐的椅子,把图书角的书籍故意打乱,等学生回来后看他们有何反应。不一会儿,学生纷纷的来到了教室。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人捡起地面上的垃圾,没有一个人把椅子放置整齐,也没有一个人把图书角整理好。我抓住这次的机遇,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的教育。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逐步地明白了,我就是集体的主人,集体的人和意见事情都有我的责任。

3.舆论教育法

所谓舆论教育法,就是说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善于营造一种有助于学生养成责任行为习惯的舆论环境或氛围,以此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其自觉树立责任意识。著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上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因素。”社会舆论无疑具有教育功能。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社会舆论的影响,我们要利用社会舆论因素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要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营造一种称赞和表扬诚实的责任行为,批评和杜绝不负责、不诚实等不良行为的舆论环境,

英国社会学家维克多费兰克说:“ 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只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细节,耐心引导,相信学生的责任意识会逐渐提升,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胡克英,伍棠隶编著.《小学教育思想的研究》,1998年

[2]李维主编.《儿童教育心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3]董宝良主编.《陶行知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白金花范文社 |
© All Rights Reserved